時間過得真的很快,一下子就第三天了。三天玩金門感覺上應該很足夠,沒想到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,兩天結束還有很多地方沒去哩。吃完早餐便準備check out並展開今天的行程。在民宿附近晃晃時,發現附近就是金水國小和水頭古厝洋樓區,早知道的話也許晚上可以過來散散步。

這是住了兩天的水調歌頭,古色古香啊,尤其是有免費的冰棒跟泡麵隨便你拿這點相當不賴。
金水小學位處於金門縣西南方靠海之前水頭村中界之地,其興建之由來-早期因南洋麻里吧板石油開採,金水村鄉人多往之。造成移民之風潮,在民國初年,早期離 家背景的鄉僑陸續回到鄉里,此時村中之大事,以「金水學校」的籌建最為鄉里所視。經過里中族人的奔走成立,最初借用黃氏大宗祠為校舍。民國十年三月十日學 校成立,校名為「金水小學」,首任校長為王啟辛先生。但由於學生數日增,乃發動南洋鄉親捐獻,並擇中界南邊一地興建,並在其周邊也陸續有洋樓的興建,使得 水頭地區中界南邊自成一「洋樓區」,其中又以「得月樓」為代表...摘自
古城國小網站現在金水國小已經變成出洋客的故事展覽館,展示主題主要就是介紹閩粵僑鄉社會的形成、海外華人的生活情境、金門華僑在南洋及僑匯經濟的建設等等。
有幾個流傳於閩粵僑鄉的故事,還有國語、英語、台語、閩南語四種語言可以按鈕播放聆聽。很奇妙喔,原來台語跟金門人在講的閩南語並不一樣,語調和用詞都不一樣,難怪剛到金門,還不適應的時候真的聽不懂阿伯阿嬸們在講些什麼。
整個展覽看下來,好像可以感覺到以前出洋客出外討生活的辛苦,失敗客死異鄉的多,成功衣錦還鄉的少,但家鄉的人們只會看見風光的一面,後輩們也還是絡繹不絕地往南洋發展。出洋客的老婆們也很可憐,通常親事是出洋客的爸媽找的,出洋客回來成親以後又出國了,妻子們就開始獨守空閨帶小孩服侍公婆的苦悶生活。

以前的藥局兼作通匯的管道,出洋客在外地挣的錢就匯回家鄉的藥局,家人再去藥局領,當然不肖藥局在騙人不知道的狀況下中間通常A很大。
有一個最出名的故事就是「阿秀巧認奇信」。
敘述阿秀的先生遠洋謀生,想托友人寄錢回家又不會寫信,只好畫圖表示寄多少錢,他畫了4條狗及8隻鱉,加上100大洋現金請郷人轉給妻子阿秀。
但阿秀接到郷人的錢是50大洋及圖一張,顯然郷人A了50大洋,阿秀仔細研究先生的圖,認為先生寄了100大洋,馬上找鄉人理論去。鄉人問有何證據,阿秀說有圖為證,鄉人說圖裡沒有任何文字表示有100大洋呀 ! 看官,您會嗎 ?
提示 : 請用閩南語解釋圖意...摘自
金門風情奇摩部落格
以前的教室的課桌就是這樣...打開來偷看小本或是偷吃便當似乎很方便
附近的得月樓就是成功出洋客返鄉興建的眾多洋樓之一,跟金門當地傳統的閩南建築形成相當大的對比。

水頭得月樓的槍樓,以前沿海有很多海盜,有錢人守衛用的瞭望台就是這樣。

閩南傳統建築的出水口會做動物的樣子。這個鯉魚挺可愛的。

同樣也是在水頭村的金道地蚵仔煎,60元有點貴,不過蚵仔確實很多。
離開水頭後,前往車行放行李,路上經過藥井和馬王祠。馬王是指陳淵,算是較早到金門去開發的政府官員,也是金門人的恩主公。唐德宗時陳淵在金門牧馬,因為島民療疾解困,曾於石獅山之側麓以劍指地而挖一井,井泉清洌甘醇而具有藥效,居民飲其泉,常能癒疾,自是世代稱之為藥井。很像鄭成功還誰的故事。

這就是陳淵的劍...的造型的石碑。後面被圍住的就是藥井。裡面還有水喔,不過不知道還有沒有神奇的功效就是了。
接著去參觀水產養殖所。裡面最有趣的就是鱟(ㄏㄡˋ)魚了。
『 鱟』這種生物早在四億年前就己經生活在海洋裡,較人類有著更長久的歷史,但近幾十年來鱟分布的地區越來越窄,數量越來越少,與環境大肆開發破壞有關。從前 台灣西部的沙灘有許多鱟,如今覓不可得;澎湖三十年前也有很多,現今也只是偶爾一見,如今祗有在金門可以找得到鱟的蹤跡,益顯現出鱟的珍貴與金門生態之 美,未來如何推廣鱟魚的生態保育工作顯得格外重要...摘自
金門縣水產試驗所鱟魚很好玩喔,動作超慢的,而且公魚都會跟在母魚後面。
順便來個關於鱟的俚語教學:
- 拾得鱟: 形容運氣佳,買到便宜貨,或遇到便宜事。
- 掠鱟: 一對對公母的鱟稱為鴛鴦魚,但人們卻把女人「討客兄」或男人找「細姨」而在「相好」時,被人撞見稱之為「鱟」;掠是捉的意思,頗有捉姦的味道。
- 捉鱟公衰三冬,捉鱟母衰一斗久: 成年的鱟,無論是在水裡游行,或在海灘爬行,都是母鱟背著公鱟,漁民如果捉到鱟,一定是捉一對的,如果讓牠跑了一隻,捉到的這一隻就必須放走。
- 捉孤鱟,衰到老: 捉孤鱟,衰到老。意思是說捉單獨一隻的鱟,一定會倒楣一輩子,因為鱟夫妻非常恩愛,你捉了一隻,另一隻會孤單寂寞,同時警惕世人,拆散他人姻緣,會倒楣一輩子。
- 好好鱟,剎到屎若流: 剎鱟是一門大學問,不懂訣竅者,往往會把牠剎得一團糟。比喻技術不純熟,把一件美好的事給搞得面目全非。
...同樣摘自
金門縣水產試驗所
真好玩,可惜不能抓個兩隻回家養。

抓魚大哥,要抓...就把我們兩個一起抓走吧(羞)(<-是在演什麼?)     
之後也去了古寧頭戰史館、雙鯉溼地、慈湖慈堤三角堡等地。   

古寧頭的拱門。好像有在國中課本出現過?沒印象了。

衝啊!我在後面為大家加油~(<-沒用)         
雙鯉溼地有個環境保育中心,裡頭可以聽各種鳥叫聲,還有咖啡喝喔。對面的雙鯉湖邊有一尊北山風獅爺。 

這位北山風獅爺看起來很好相處。
跟其他風獅爺不同的是,他是蹲著的不是站的,耳朵和牙齒都有修補的痕跡。google了一下,有兩種傳說:
- 據說當時北山設置風獅爺後,附近的西浦頭就烏雲蔽日,雞犬不能啼吠,遂由乩童卜測為古寧頭設立風獅爺所致,提議破壞解厄,但被古寧頭村民所聞,排林厝、南山、北山三地人丁日夜輪值守護。某日林厝人士當值,村民以為水淹到南山、北山處,事不關林厝境內,遂諉走與人聚賭,是日也由西浦頭人從河堤,敲毀該尊風獅爺左耳以及門牙,從此后,西浦頭撥雲見日,雞犬也恢復正常啼吠。
- 古寧頭北山的風獅爺長的非常俊俏,但是,常常鎮風總有沒風的時候吧!無聊的時候,聽說,沒事時,他會對著經過的村女吹口哨,講講黃色笑話,民風保守的村民不堪其擾。有一次有一村民實在受不了,拿著種田的工具,往他頭上一敲, 將它的耳朵敲掉。那隻耳朵現在用水泥補起來的。
ㄎㄎ,原來風獅爺都色色的是嗎?難怪表情都作那麼微妙。葫蘆(?)也是有大有小。
北山附近不遠,就是慈湖與三角堡。
慈湖三角堡在兩岸情勢緊張時時曾扮演第一線據點,於國軍撤走後,接管的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經過排雷、整修,變成為展現追求和平與保育生態的文化地景。

三角堡旁的大喇叭裝置藝術。對岸的同胞們~我們有林志玲,全民最大黨跟風火online~快投降吧!

國軍撤軍的三角堡外有幾輛廢棄的戰車,停在開滿了小黃花的地上,好像戰爭已經遠去,但又還留著一些陳舊的痕跡似的,提醒我們那段曾經有過的風雨。還是不要戰爭的好喔?大家平平安安的過日子就好了,我還想活下去哩。
天漸漸暗了,就準備回台北囉。

最後兩尊!機場外的風獅爺。左邊這隻是公的。

右邊這隻是母的。第一次看到母的風獅爺...真的有本事鎮住風而且跟年輕小夥子講黃色笑話嗎?加油。

回家做的是因為雷陣雨延遲一小時的立榮航空。三天的金們假期就這樣結束囉。那下次見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