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-10-24

打出全壘打之媽我出運了

昨天晚上睡覺前我又玩了一下靖恩網誌上放的多啦A熊全壘打的遊戲。終於在一個星期以來第一次擊中了第三關魔王多啦D熊的殘像魔球,打出第30支全壘打,全破 了這個遊戲。嗯,雖然是個小品遊戲但我覺得很好玩。裡面的熊熊也很可愛。只要眼手協調把球擊出牆外就會覺得很有成就感。我喜歡這種簡單的快樂。有圖有真 相。請看最下面。

因為阿恩網誌放的背景音樂是「握不住的他」,所以陪伴著我一路走來(?),承受被三振或是擊出鳥球,晚上獨自垂淚,發憤努力,不屈不撓的提昇打擊技巧(??)最後終於突破了對方球路的就是蕭瀟了(???)。

這首歌除了鋼琴伴奏以外,還有我還蠻喜歡的大鍵琴~

流行歌曲裡運用大鍵琴其實還不少,不過讓我覺得好好聽喔~的好像不多。最近周董的聽 媽媽的話是令一首我覺得有很好聽的大鍵琴的歌。我對這種音色有一種奇怪的反應。只有一點點的話會覺得耳朵要融化似的感動,可是來太多的話會一下子膩了。不 過這是提外話。以前還在迷LP唱片唱盤時有一張音質很好的黑膠是巴哈的布蘭登堡協奏曲,在那樣的古代大鍵琴的使用就像鋼琴一樣是很主要的角色,所以聽到他 的音色就會想到以前那個男生帶白色假髮(附捲捲的辮子)女生穿馬甲澎澎裙的華麗時代。

再來一個大量使用大鍵琴的音樂類型就是哥德搖滾/金屬。以前也是曾經很喜歡這種音樂。雖然任何由人下的定義一定就有主觀(跟爭議),把音樂分種 類流派這樣的事情我也覺得是無聊的事(我覺得飛輪海跟183是古典樂不行喔?我覺得是就是啊),但還是說明一下大家普遍接受的哥德搖滾/金屬的定義。20 世紀後的歌德概念簡單講是陰暗,晦澀,強烈極端的應用,造成衝突跟矛盾的詭譎感。尤其是宗教上的。純黑跟純白,天使與吸血鬼,純潔跟病態之類的東西通通加 在一起就是了。少女因為死亡使得美麗可以永存。之類的感覺。反映在音樂上就是無機質/冷冰冰的伴奏搭配優美卻很哀怨的主唱聲線。大致是這樣。大鍵琴因為被 大量使用再教堂音樂裡所以被用來塑造教堂裡神聖空靈的感覺,跟黑腔啊死腔之類的作對比。
網路還還有很多詳細的介紹就不一一講了。

來聽聽大鍵琴的音樂吧,現在放的是由日本黑百合姊妹所演唱被收錄天使禁獵區原聲帶裡的PAUL & LIESE。
(附加資訊:大鍵琴的角色在現代音樂中已經完全被鋼琴取代了,不過台灣還找得到一部,在東海大學音樂系)



沒有留言: